整容整形已經成為我國民眾的消費熱點之一,醫學美容的概念也漸漸深入人心,不過很多民眾對這個行業的了解還是比較缺乏,甚至可能存在一些誤解,下文將帶您對醫學美容展開質疑,深入了解更多行業知識。
質疑一 醫學美容等于醫學整形嗎?
醫學美容是通過醫學手段,包括藥物、儀器及手術等增強人體外在美感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創傷性的治療。且“創傷性”是醫學美容區別于生活美容的根本點,醫學美容一定要醫療機構才有資格開展。
整形專家介紹說:“整形和美容也是有一定區別的,醫學整形是因身體有畸形、殘缺而進行的手術,醫學美容是針對身體健康但有美學欣賞上的缺陷的人。后者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兩種,其中非手術類項目因為門檻較低,成為民營美容整形機構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
非手術類項目主要包括三種,一種是依靠儀器設備進行的激光、光子、射頻治療;一種是注射人工材料,比如肉毒桿菌素、膠原蛋白、玻尿酸等;還有一種醫療保養,是在醫學養生、健身健體等醫學美學的指導下對各種問題皮膚治療保養。
質疑二 “瞬間年輕十歲”?
一名業界人士坦言,就算是在正規醫院操作,儀器美容也絕不會出現“神效”,他隨手拿起桌子上一份報紙,上面某美容機構在宣揚其最新緊膚儀器的功效,“瞬間年輕十歲”類的字眼十分誘人,“實際上就是一種射頻美容儀,這些儀器主要是保養皮膚,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要堅持兩三個療程才能看出這點效果。”注射類產品效果明顯一些,但絕大多數效果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只能持續4到8個月”。
質疑三 非手術代表無風險嗎?
“‘非手術’不代表‘無風險’,相反,有些項目風險性很高,非專業醫院不能操作,但現在這個市場比較復雜,不僅一些整形機構在做,甚至一些非醫療美容院都敢給人開刀,這太可怕了。”據整形專家介紹,他曾治療過一名東營來的女士,她在一家非醫療美容院注射一種膠原蛋白,因感染而造成面部皮膚潰爛,形成兩個大洞,半年不愈。
“我們國家直到2009年才批準肉毒毒素用于美容,而且屬于特殊管理的藥品。”專家說,國家規定只有三甲醫院才能使用肉毒毒素。但調查發現,多家美容整形醫院提供注射肉毒毒素項目,只不過名稱換成“生物素”、“除皺針”、“肉毒素注射”等,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咨詢時,沒有一家醫院主動提示風險,甚至保證“一點問題都沒有者”大有人在。
專家認為目前一些大眾媒體對肉毒毒素的宣傳方向有失偏頗,“報紙上常看到哪個明星又打肉毒素了,無形中給公眾造成打肉毒素很流行的印象。”實際上,它一種神經毒素,使用不當會帶來諸多風險。
質疑四 何謂“升級版”?
美容院的機器常換常新,效果不好,過一陣就推升級版,總有人抱著美夢來,當然價錢也跟著水漲船高了。至于“升級版”到底是新機器還是舊機器,除了美容院自己誰也不知道。
留意時下的美容廣告,冠以“高科技”的美容技術、產品、儀器層出不窮,概念也不斷翻新,從“納米”產品發展到“干細胞”技術,更新速度驚人。
“這都是在炒作概念,而且這種炒作有個規律,隔一段時間就要出個新花樣,為什么?因為顧客耐心有限,幾個月沒有效果,就放棄了,美容機構再炒作下一個概念。”整形專家發現,很多項目甚至還只是生物科學界、醫學界剛剛提出的新的學術理念,都會被美容業當作賣點來炒作,“只要有一家炒作,其他人就會跟風而上,先賺上一筆再說。”
不過一些不良的整形美容機構為了利益,把醫學美容說得天花亂墜,給民眾增添諸多誤導。其實,醫學美容絕不是萬能的魔法,不僅在療效上沒有廣告宣傳那么好,甚至選擇不當還有很大的風險性。
經典整形網專家提醒: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整形美容已成為了當代人追求時尚的必經之路。然而整形有風險,蛻變需謹慎,整形美容畢竟是一項高端手術,對醫療設備及醫師的要求都相對比較苛刻,稍有不慎,就有毀容、毀型之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