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容貌的修整還是體形的改變,整形美容讓千千萬萬愛美人士擁有了美麗,重獲了自信,這無疑是愛美人士的福音。
隨著整形美容行業的發展,我們相較于前人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之前看似無法改變的容貌在當今的主觀能動性作用下竟然能夠發生令人驚嘆的改變。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并且嘗試整容,然而有些人卻因此整容上癮。
整容會上癮 警惕“整容癖”
對于一個人選擇以人工改造的方式來完善自身本來就無可厚非,因為整容行為本身是人對于美的一個追求過程,只與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指向有關。而當我們在看待一個人的整容心理時,也無需帶著有色眼鏡。但當越來越多的重復整形美容新聞充斥我們的眼簾時,心理學家們對此表示擔憂。頻繁整形的她們,很可能是整容上癮,患上了“整容癖”。
當然,必須指出,并非所有去整形美容的人都是有心理問題,也不反對一些適當的整容。“整容成癮”,或是“整容過度”,只是針對那些反復對同一個部位進行多次(兩位數以上的次數)修改、或者把全身幾乎都“修”了一遍的人。
“整容癖” 源于偏執的心態
專家認為, “整容成癮”者,主要源于偏執的心態。
一是不認同自我
受術者討厭原來的我,不愿意看到她,甚至想丟掉她。把曾經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歸咎為自我容貌,簡單地說,就是不認同自我身份,對于自己的出生、成長,還有自我的存在,都不接納,但是那種不接納的感覺又不足以以結束生命作為一種方式,于是受術者選擇去嘗試改變。
二是“心癮”
受術者在手術結束后,效果滿意,得到贊賞,之前積累的緊張等心理能量就會得到釋放,從而產生愉悅感、滿足感。如果一個人整容后產生的愉快感、滿意感,遠大于手術帶來的痛苦感,以及對整容失敗的恐懼時,這種滿足感反過來又強化了整容的行為,于是一整再整。
三是不切實際
對整形美容手術過度要求完美,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類受術者其實是患有“幻丑癥”的心理疾病,總認為自己長相丑陋,不斷整形,不斷追求完美,始終不滿意整形結果。總試圖通過整容來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模樣。
心理鑰匙 解開困擾
為減緩“整容癖”所帶來的困擾,專家有以下建議。
一、輕度患者采取自我放松。
比如做深呼吸練習,多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養生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點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
二、重度患者可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幫助比如支持療法。
以小組治療形式,有相同困擾的人聚在一起,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找出導致癥狀的原因,彼此支持,互相啟發,有針對性地解決各自的問題。
愛美的追求是人類的本能,也是天性,但美是多層次的,它不單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絕對美麗,而是一種立體、協調的感受。因此,求美者在進行整形美容之前一定要以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調整自己的心態。
經典整形網專家提醒: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整形美容已成為了當代人追求時尚的必經之路。然而整形有風險,蛻變需謹慎,整形美容畢竟是一項高端手術,對醫療設備及醫師的要求都相對比較苛刻,稍有不慎,就有毀容、毀型之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