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侵入性醫療行為的一種,“微整形”不僅要看操作行為是否規范,注射產品是否合格也是確保質量的關鍵?!睒I內人士稱。
但由于醫療行為中的不規范做法,最終導致消費者幾近毀容的事件屢屢發生,不僅給消費者安全帶來隱患,也為“微整形”美容市場亂象埋下了伏筆。
因此,加大有關部門監管力度,防范注射風險成為“微整形”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日趨走俏背后暗藏風險
不久前舉行的中、美、德“微整形”美容學術交流會上傳出消息,因其效果好、又安全,且速度快等綜合優勢,類似注射美容的“微整形”項目,越來越受到青睞,并逐漸走俏。
“在美國等國家,非手術療法的“微整形”已經占據了整形美容業務的半壁江山,在國內的上升勢頭也非常明顯?!币晃粯I內人士說。
專家向記者介紹說,“微整形”全名叫微創整形手術,是高科技的醫學整形技術,具有不開刀、不流血、時間短、恢復快、不留痕跡等優點。
目前“微整形”的項目主要用于面部年輕化和塑形,包括除皺、面部下垂提升、改善皮膚色素沉著、改善膚質、面部輪廓塑形、隆鼻、豐面頰、豐太陽穴以及形體雕塑、瘦身等。
那么,“微整形”有沒有風險?
不少國內外整形專家一致表示,“微整形”利弊共存,如注射膠原蛋白、玻尿酸均可能引發皮膚過敏。
專家告訴記者,“微整形”雖然不用動刀,但仍屬醫療行為范疇之內,存在醫療風險,尤其是使用的注射產品要有保障,進貨渠道要正規、注射位置、劑量要準確,否則會給“求美者”造成傷害。如注射肉毒素位置不當、劑量不當,可能導致表情僵化、面孔左右大小不對稱等;注射違規產品,更可能出現全身系統副反應,甚至因此而喪命。
操作盲區亟待標準規范
據了解,盡管國家出臺了針對“微整形”的相關規范,對注射“微整形”針劑的材質、注射部位、注射適應癥狀等都有嚴格要求,對于符合要求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會為其頒發批準證書,證書中會有嚴格的適應證說明和要求。
但專家指出,面對日趨繁多的“微整形”產品,現有規范標準明顯不足,這導致“微整形”規范操作盲區不少。例如,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不同,適用的材料與注射技巧也大相徑庭,但大多數醫生憑經驗操作,鮮有明文規定的操作步驟。
注射產品的監管該怎樣實施?
對此,上海多位整形外科專家建議,可以借鑒外科整形手術的成熟做法。以豐胸手術填充物為例,生產廠家先對醫院進行評定,對醫生集中系統培訓,再發放使用權限;此外,填充物本身具備電子編號,存有從生產到使用完畢的所有詳細記錄,一旦需要查詢真偽,可一路追溯到底。“如果注射產品也能這樣管理,鑒定產品真偽將更方便,消費者權益更有保障”。
小編寄語:微創整形美容巨大的市場空間除了要求加大政府監管外,還要求行業加強自身規范管理。同時,對“微整形”的適應范圍、治療時的技巧選擇、治療后的隨訪跟蹤等,要有嚴格統一的規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