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畸形指的是耳先天性發育不良,常伴有外耳道閉鎖、中耳畸形及面部畸形,以右側畸形多見。那么,畸形耳朵要怎么矯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根據其病變的輕重不同,小耳畸形可分為3度:Ⅰ度:可分辨出耳部的各部分,只是輪廓較小,有外耳道口,但耳道內面常為盲端。Ⅱ度:耳廓多數結構無法辨認,殘耳呈花生狀、舟狀及臘腸狀,外耳道常閉鎖。Ⅲ度:殘耳僅為小的皮贅或呈小丘狀,或僅有耳垂。最嚴重者耳廓完全沒有發育,局部無任何痕跡稱為無耳癥。
小耳畸形可通過手術來矯正,它等于耳廓的重建,耳廓再造是一個復雜的手術,目前僅能做到新建的耳廓在形態上與正常耳大致相似,不可能完全一致,患者應有心理準備。小耳畸形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正常心理發育,再造耳術應爭取在學齡前完成。
對于較輕的小耳畸形,如只缺少部分耳輪軟骨,可以用耳后皮瓣或耳甲軟骨移植,或者取健側耳朵上的軟骨移植。對嚴重的小耳畸形,則需要做全耳再造術。全耳再造術中所用的耳支架目前選用自體肋軟骨的較多,除此之外尚有硅橡膠等人工支架材料,但由于自體肋軟骨容易成活,穩定可靠,不易被吸收和纖維化,患者術后不易感染,并具有質韌、便于雕刻成形等優點,因此仍是臨床首選材料。
全耳再造術有一次手術法和分次手術法,一次手術法分為兩組人員同時進行,一組切取患者的肋軟骨并將其雕刻成耳支架,另一組處理殘耳組織并在耳后按雕刻好的支架大小設計皮瓣,切開皮膚并掀起皮瓣,在其下方掀起皮下組織筋膜瓣,將雕好的耳支架放入兩皮瓣之間,最后在耳后植全厚或中厚皮片。
分次手術法目前多采用皮膚擴張器法,其能有效解決再造耳廓時耳后乳突區皮膚量不足的問題,手術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手術為處理殘耳并在耳后埋入事先選擇好的皮膚軟組織擴張器,拆線后第3天開始注入生理鹽水,每隔2~3天1次,一般1個月完成注水。擴張完成后進行二期手術,取出擴張器并利用耳后已經擴張的皮瓣覆蓋肋軟骨雕刻成的耳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