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器的設計應能達到兩個目的:
1、消除或對抗肌肉及周圍組織對上頜骨各部分的不良影響;
2、使位置異常的上頜骨組織復位,維持其正常的生長發育趨勢。
治療方法按其對錯位上頜骨段的復位方式,可分為主動牽引式和被動牽引式。二者各具特點。主動式矯治器以Latham矯治器為典型代表,該矯治器的原理是以一持續的彈性牽引力作用于犁骨縫前的前頜骨,覆蓋雙側上頜骨腭突的夾板為支抗,在快速后拉前頜骨的同時自動擴弓,約需3周,前頜骨上的牽引針會自動松脫,此時即可排列成一個較滿意的牙弓形狀。隨著這種平衡、穩定的骨基底結構的建立,可早期一次性進行唇鼻畸形的整復。Latham矯治器的生物學基礎:在基于胚胎時期上頜骨和鼻囊向前下發育的主要機械動力是鼻中隔軟骨的生長,并借助聯于前頜骨中縫的鼻中隔前牙槽突韌帶帶動前頜骨生長。顯微鏡下可見犁骨縫內有成團的軟骨細胞,活躍的成骨細胞和骨基質的形成,認為包括犁骨縫在內的骨縫成骨實際上是一種補償性的被動生長。一旦出生后鼻中隔軟骨的機械動力作用變小,這時上頜骨生長的主動力是由其后表面軟組織、眼眶內軟組織的膨脹生長擠壓,加上面部及口腔如舌、頰等軟組織行使功能,諸如表情、呼吸、咀嚼、吞咽等作用。
Latham矯治器的矯治目的是盡早恢復唇腭裂患兒的正常解剖結構、功能以促進上頜骨、鼻的正常發育;但此矯治器未恢復患兒的吮吸功能,對患兒術前營養狀況的改善不明顯。矯治器戴入時需要在牙槽骨上插入固定針,有創傷。如果牽引針固定針松脫,將導致矯治失敗。快速后拉前頜骨可能影響上頜骨系統的發育。